裴高才在“第二届全民创新阅读-名师进校园”演讲读书与写作
人间四月天,“木兰读书节”好戏连台。近日接受省市区读书活动主持人采访,我结合在“第二届全民创新阅读-名师进校园”上开讲“我的读书与写作”聊表心迹。首先,我以宋真宗赵恒劝勉学子读书的诗句“书中自有*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破题,引述历代名家的现身说法,寄语武汉*陂“木兰读书节”的读书活动能达到三重境界。
左起冯天瑜府上王国维手书条幅前向裴高才讲《饮酒诗》后留影,刘同平摄
作为读书人、武汉大学冯天瑜先生的私淑弟子,早年我曾到府上请教,冯老师以挂在客厅的一幅国学大师王国维书赠嫡传弟子冯永轩(冯老师之父)先生的《饮酒诗》真迹,讲述王国维、梁启梁诸公常常以古人诗词集句书联赠人、谕人特色。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借用三首词作描述读书三重境界:
后排左起冯天瑜五兄弟与父母全家福,
第一重境界:博览。援引宋代文学家晏殊的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以阐发读书要登高望远、博览群书;换言之,通过泛读,为丰富自己的学养选择清晰的目标,厚积薄发。亦即古人的“为己之学”。
王国维画像-冯天瑜绘
第二重境界:多思。即,以宋代词人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境,表明读书需要在泛读的基础上精读,狠下功夫,冥思苦想;切勿不求甚解,停留在装饰门面上,亦即古人的“为人之学”。
冯天瑜(右)向裴高才赠《中华文化史》
第三重境界:自得。第三首词则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即在博览、多思的基础上,能够返朴归真、融会贯通,有所启发,明德悟道。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裴高才武汉社科讲坛演讲:胡秋原,从抗战巨笔到两岸“破冰人”
其实,这与新时代领袖给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京开幕所发“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贺信的精神,也是相通的。他说,“希望广大*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裴高才在鄂西房县过读书节,讲演《高振霄三部曲传记》
作为作家与文化学者,窃以为,除读书三境界外,还要行万里路,亲临现场或重走先贤路,尤其是传记创作,显得十分必要。在采写《“铸剑”先驱˙蔡以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初版、修订版)的过程中,正是笔者曾会同烈属,在海峡两岸及俄罗斯搜寻先烈的原始档案,终于订正了烈士史实。
裴高才在铸剑先驱蔡以忱台北研讨会致词。左起佀治洪、台湾新*主席郁慕明、裴高才、童中仪、陈光陆、陈兴国
经蔡以忱烈士族长蔡培华父子相助,笔者前往湖北孝感杨店寻访到蔡以忱编纂、蔡柏青兄弟珍藏的民国十年(年)版《蔡氏宗谱》全套孤本,印证蔡以忱的出生年月、学历与职业。尤其是他执教武昌私立中华大学的铁证,终使长期聚讼纷纭的问题一锤定音。
裴高才在国学课堂开讲孔孟儒学与二程新儒学
数十年来,笔者又行走海内外搜寻宋明理学开山程颢、程颐(世称“二程”)史料,寻访故迹,写成二程的首部传记小说与非虚构传记文学作品。著名文化史学家冯天瑜先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裴高才新作《二程夫子:程颢程颐》写下的序评《开掘稀见史料钩沉二程行状》,文中这样写道:
冯天瑜序裴高才《二程夫子》:开掘稀见史料钩沉二程行状_武汉文史资料
我与高才君互通文墨,交谊有年,十分欣赏他执着于钩沉先贤圣哲行状,独家原创,佳构纷呈,并中外交流。仅近两年,他独家推出的《胡秋原:从抗战巨笔到两岸“破冰人”》《“铸剑”先驱˙蔡以忱》《中华大学校长陈时》等长篇传记文本,就在海峡两岸泛起了阵阵涟漪。
裴高才(左)在宋学论坛上叙介《程颢程颐传》,朱熹后裔朱杰人教授主持
同时,作者的传记小说《程颢程颐传》还在宋学国际(南阳)论坛上首发与研讨,引起共鸣。而且,正是他创作了二程、黎元洪、范熙壬诸公的多部传记文学作品,又不遗余力襄助,促成《二程集》《黎元洪集》《范氏父子集》等入编《荆楚文库》,情愫悠悠。
裴高才在《共和先驱范熙壬》研讨会上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