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胃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胃胀满疼痛恶心4年余,体重下降,乏力, [复制链接]

1#
患某,女,51岁。患者胃脘部胀满疼痛、恶心4年余,时有夜间痛醒。近2年体重下降8kg,乏力,常服奥美拉唑及丽珠得乐等药物,症状时有轻重,患者舌暗红有齿痕,少苔,脉缓。医院行胃镜等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中药半年,上腹胀满明显减轻,仍有胃痛,遂来就诊。复查胃镜显示:胃窦部黏膜呈脐样增生,顶端糜烂,部分血管显露;病理结果:胃窦部黏膜异型增生;现代医学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诊断:胃痿;证型:胃热阴伤,瘀血阻络;治法:清热养阴,活血通络。药方:九味饮加减,药用*连3g、大*6g、蒲公英20g、麦冬12g、石斛6g、*精10g、三棱15g、莪术10g、土鳖虫3g,每天1剂,早晚分服。配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复诊时病人诉服药1周后未见夜间痛醒,服药1月后腹痛消失,饮食如常,但仍腹胀,体重无变化。经14C检查阴性,提示幽门螺杆菌已根除,嘱患者每月取中药1次,待服用中药总共3个月后可复查胃镜及病理。患者服药2个月后前来取药,诉体重增长4kg,腹胀消失,舌仍有齿痕,苔薄白。用药3个月后复查胃镜,未见黏膜变薄及血管显露,仍有痘疹样增生,但顶端已无糜烂。病理显示:黏膜慢性炎症。嘱患者继续巩固治疗3个月后即可停药,停药后一年随访复查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未复发。本例患者诊断为胃痿。其久病不愈,黏膜病理为非典型增生,结合胃镜及舌脉,考虑胃热伤阴,兼有瘀血之象,故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基础上,应用九味饮清热养阴,活血通络。治疗本病非一日之功,守方常服既方便患者取药,又针对基本病机,因而取得良好效果。经临床观察在治疗时嘱患者睡前服药,以便让药物更久地停留在胃部,直接作用于胃黏膜,疗效更好。环球中医药年3月第9卷第3期段素社从痿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