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是妈妈饮食中的奶制品导致的?
对牛奶蛋白过敏,在婴儿中并不少见。母乳妈妈饮食中的奶制品里的牛奶蛋白是会进入母乳的,如果宝宝过敏,那么就会出现胀气、拉稀、便血、长疹子这些症状。
因此,有时候母乳喂养的妈妈发现孩子胀气、拉稀等问题先别慌张,从孩子和自己日常饮食上先着手。不过妈妈们往往想不到自己喝奶也会出岔子,因此这项内容的排查往往会被忽略。当然这只是有嫌疑,还需要进一步确认问题的所在。
如何确认:
母乳妈妈可以在饮食中停奶制品至少7天,看看宝宝的症状有无改善。若有改善,则很可能是牛奶蛋白过敏造成的胀气,可通过再吃奶制品、观察宝宝反应来确认。若无改善,应找出其他的真正原因。
当然,这也存在巧合,妈妈可以等宝宝状况良好的时候减少奶制品的摄入最终来确认嫌疑所在。
解决办法:
一旦确认了敏感源,妈妈的饮食中应禁止任何牛奶制品。母乳妈妈的钙需求比较高,而奶制品是很好的钙的来源,妈妈可以通过吃其他高钙食物或者膳食补充剂来得到足够的钙。
(宝宝也可能对其他的蛋白质过敏,比如大豆蛋白,确认和解决办法同牛奶蛋白。)
最近有个妈妈怀疑宝宝对南瓜有反应,都可以进行一些过敏排除法,虽然有些情况的出现原因存在不可能性,一旦有疑虑最好进行排查工作。
有过多的乳糖一下子进入到宝宝的肠子里,乳糖消化酶不够一次性消化过多的乳糖,有些乳糖没有被消化掉,于是出现胀气、拉稀、便便颜色变绿的状况。
原因是妈妈一边乳房还没喂空,就换另外一边喂宝宝。母乳的前奶和后奶的营养成分是不一样的,前奶主要是水和乳糖,颜色接近清水,后奶才有脂肪,颜色变得不透明。
如果宝宝还没吃到后奶,就换另外一边吃,就一下子吃两次前奶。像糖水一样的前奶,会很快地从胃流到小肠,到达小肠的乳糖总量就超过宝宝的消化能力,于是就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现象了。而且乳糖没有脂肪顶饱,宝宝吃完很快就饿了,于是就哭闹得多。
解决办法:
让宝宝彻底吃空一边乳房,把后奶吃完之后,再换另一边吃。后奶里的脂肪,不仅稀释了乳糖在宝宝肠胃里的浓度,还会延缓宝宝胃的排空速度,使得进入肠子里的乳糖速度降低,让乳糖消化酶有时间一个个慢慢消化乳糖。这样宝宝才能真正吃饱,睡个安稳觉,体重才能正常增长,也有利于宝宝食道和胃的发育,让拍嗝变得更加容易。
点击左下角“原文链接”,随时找月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