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胃胀、胃痛、胃酸等都是“小毛病”,自己买点胃药吃吃就行了。
殊不知,良性的胃病和胃癌,在症状上是难以划清的。
尤其是长期有胃不舒服、生活习惯又不好、年纪又大于40岁的人,一定不要自以为是,以免耽误病情。
今年59岁的于先生,平时有抽烟饮酒的爱好。平时胃一直不大好,尤其是大量饮酒后,常常会出现胀满不适、泛酸烧心的情况,于先生从来没有在意,总是自己买点药来对付,医院。
十几天前,无明显诱因,感觉很不舒服,胀满、恶心、吃不下饭,左下腹还伴随不定时的疼痛,大便不成形、排不净。他就买了些胃药,吃了一周,不见好转,还有加重的趋势。
于是,在儿女的催促下来到我院消化内科诊治。
呼气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
胃镜可见:胃窦小弯侧可见直径约3.0CM大小的溃疡性病灶,呈火山口样改变,底部附有少许薄苔,质脆易出血,经鼻胃镜不能通过。
检查结论:胃癌
由于病灶面积较大,虽然可能还是早期,但应该不能内镜下治疗了,只有通过外科手术切除。
但总算是万幸的,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是大于90%的。
由于胃癌的进展期发展迅速,假如晚一年做胃镜,很可能到了进展期甚至晚期,后果不可预料;
反过来说,如果早一年发现,那么不用开刀,就能在胃镜下治愈。
镜下可见
胃癌的发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一些良性疾病,如不加以控制,有恶变的潜质,我们叫它“癌前疾病”:
1.胃溃疡
有数据统计1%~5%的胃溃疡患者可发生癌变。尤其是迁延不愈,经常复发的胃溃疡。于先生应该就属于这一类。
胃溃疡规范治疗后,要注意复查,以确认愈合。
2.腺瘤性胃息肉
这是一种有癌变可能的肿瘤性息肉,尤其是直径大于2cm的,所以已经发现就建议切除;
3.伴随有肠化/不典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
这是公认的一种常见的癌前病变。
4.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幽门螺杆菌是WHO认定的胃癌一级致癌因子,约90%的非贲门部胃癌与之相关,尽管70%的人感染后不一定发病,但约有1%的人最终会罹患胃癌。
5.其他:如肥厚性胃炎、疣状胃炎(糜烂性胃炎)等
6.此外术后残胃,也是胃癌的高危险因素
阻断癌变也很简单,做到两条就可以了:第一规范治疗;第二遵医嘱定期复查。
胃癌前期没有典型症状,不要等“报警信号”才去检查!
目前网络上充斥着一些伪科普,说什么胃癌来临前会有一些报警信号,实际上并非如此。
早期胃癌70%以上根本没有任何症状,或者仅仅有一些类似于一般的胃病表现。
根据全国胃癌协作组对例早期胃癌的症状进行分析,发现早期胃癌病人的症状分布特点:
上腹部痛占83.3%;
上腹部不适占36%;
胃部闷胀感占37.8%;
食欲减退占39.5%;
返酸占37.5%;
消瘦占33.8%。
至于网上所说的“早期信号”:黑便、贫血、消瘦、腹部包块、疼痛性质改变等等,实际上是属于中晚期症状,如果等到这些症状出现再去检查,往往回天乏术了!
医健消化内科诊疗中心
采用进口奥林巴斯无痛胃肠镜
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
技术安全成熟的同时
更加注重患者接受检查的耐受度和舒适度
新一代奥林巴斯无痛电子胃肠镜,其集观察、诊断及治疗功能于一身,具有纤细、柔软、清晰等优点,能直接发现人的食管、胃、肠道黏膜病变,通过NBI·窄带成像技术能对细小病变、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直肠癌进行准确诊断,同步治疗。
建议35岁以上,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的胃癌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镜。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3.曾经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4.胃肠道肿瘤患者父母和亲兄弟姐妹5.存在胃肠道肿瘤其他高危因素等
此外,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呕吐、消瘦、上腹部不适、上腹部肿块等报警症状,应立即就医并根据医嘱进行胃镜等相关检查。
您做过胃肠镜检查吗?最近一次做胃肠镜检查是什么时候?温馨提示
不管您有无消化道症状
无痛胃肠镜检查,
35岁应该做,40岁必须做!
发现胃肠不适要及时就医,别让胃病常伴身边!在生活中,如果当你或身边的朋友/亲人出现“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口苦、口臭、嗳气、腹泻、便秘、便血”等胃肠不适症状时,记医院进行胃肠检查,预防胃肠病变发生。切记不可拖!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