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022/4499988.html夏天,人体实际上是外热内寒的,再加上现在人冰淇淋吃得嗨、清凉衣穿得凉、空调吹得爽……所以容易损伤脾胃,引发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问题。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脾胃乃后天之本。夏天是脾胃最脆弱的时候,也是调养脾胃的最佳时机,千万不要错过哦~
脾胃是身体的轴心
脾和胃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器官,但它们的关系极为亲密。胃功能不好,必然会影响脾的运化,所以临床上患者往往同时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腹部胀饱、消化不良等症状。
脾喜欢燥,不喜欢湿;胃喜欢规律,讨厌刺激。中医认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而现代人大多都存在“脾湿”问题。
“
脾胃好不好,看5方面
”
怎么才能判断脾胃是否健康?用“五看”就能知道答案。
1
看五官
一般来说,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红润的,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如果脾胃不好,则口唇发白、干燥,易起皮或裂口。有些人睡觉会流口水,也是脾虚的表现。
此外,脾胃虚弱可能会有耳鸣耳聋、鼻腔干燥、流清鼻涕、眼睛疲劳、视物不清等症状。面色萎*无华,也多提示脾虚。
2
看吃饭
脾胃虚弱的人,往往食欲不振,饭后感觉腹胀不适,或饭后会如厕。胃强脾弱的人则食欲好,但消化吸收力异常。
如果突然想吃重口味的东西,也可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
3
看体型
脾胃功能不好的人,要么越来越胖,要么越来越瘦。
有些人脾气虚,津液代谢失常,痰湿堆积在体内排泄无门,就变成“喝凉水都长肉”,或肥而四肢不举、肌肉无力,身上的肉捏起来松松软软。
相反,有些人则怎么吃都不胖,吸收功能有问题,“酒肉穿肠过”,经常腹泻。
4
看湿气
脾胃虚弱,水液运化代谢失常,容易生内湿,而湿困脾、脾气不奋,又加重了水湿的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脾虚的人多伴有痰湿,可表现出这些症状:
?身体沉重,人发困、发沉、没精神,感觉疲劳;
?大便不成形,或溏稀或便秘;
?嗓子不清爽,总感觉有痰,鼻炎、咽炎反复不断;
?脸上长斑、起痘(脓包痘),有黑眼圈,眼袋明显;
?容易浮肿、腰酸、肩膀酸痛、关节痛。
5
看舌头
脾虚的人舌胖大有齿痕,舌苔厚腻水滑。齿痕是舌头与牙齿挤压形成的,舌头胖大才会出现齿痕。
夏天伤脾胃的10件事
吃冷饮不节制
有些人吃起来冷饮毫无节制,寒气也随之进入体内。寒伤脾,常见的表现是舌苔白腻,轻则腹痛、腹泻,重则恶心呕吐。
空调温度太低
空调吹出的冷风为外寒,对脾胃不利。很多人在空调、电风扇环境中,易出现肚子凉痛,甚至腹泻,都和外寒侵袭脾胃有关。
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要超3℃~5℃,室内湿度保持在60%左右,温度在25℃~26℃之间。
爱穿露脐装
肚脐是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名为神阙穴,它的背后还有命门穴。
裸露腰腹会让这两个重要穴位受到寒邪侵袭,不仅伤脾胃,还可能会伤肾、伤骨头。晚上睡觉时,这个部位也一定要盖好。
凉茶喝太多
正宗的凉茶内含性凉的中草药成分,比如菊花、金银花、荷叶等,有去火的功效,内热、上火的人可以适当喝一些。
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喝太多凉茶就是“雪上加霜”。
主食吃太少
有人一到夏天胃口就不好,不爱吃主食。中医讲“五谷为养”,不吃主食,脾胃会越来越虚弱。
如果胃口差,可适当吃开胃的食物,或熬点养生粥,如绿豆薏仁粥、山药扁豆大米粥、红薯燕麦粥等。
蔬菜爱生吃
大热天,很多人选择不用开火的凉拌菜或者直接生吃。但生吃不容易消化,会伤害脾胃。一天里必须有一个烹制的热菜。瓜类、豆类富含营养,夏季可适当多吃。
沉迷重口味
夏天湿气较重,吃点麻辣的食物有助于除湿、开胃和醒脾。
但吃得太多会刺激口腔、食道和胃的黏膜,容易引起胃火,长口疮,这时可喝点绿豆汤或吃点西瓜清火。
大量喝酒
酒精会刺激胃黏膜,还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对脾胃极为不利。
饮食不规律
如果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边走边吃或吃饭中谈事,久而久之必然导致脾胃虚弱,容易患上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熬夜
夏天天长,再加上炎热,很多人习惯晚睡。熬夜伤阴,容易引起阴虚、气虚,不仅伤害脾胃,五脏都很受伤。
要想养生,必须睡好“子午觉”,即晚上睡觉不能晚于11点,中午再睡半个小时。“
夏季如何养好脾胃?
”规律饮食坚持“多菜少肉七分饱”的饮食原则,规律地进食是脾胃调养的关键。根据自己体质多吃水果蔬菜杂粮,适当补充蛋白质。少吃生冷脾胃喜温不喜冷,不仅要饮食上少吃生冷的食物,穿衣时也要注意上护脾胃,中护肚脐,下护子宫。生活规律,适当运动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步行有助于加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每天行走一万步即可满足一般人每天所需运动量,同时起到调养脾胃的作用。6大方法有效健脾胃
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它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义工示范(仅供参考)
操作方法:
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
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做“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男生左手在下,右手掌心自然搭在左手手背上,女则相反),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
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擦小腹
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2~5次。
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揉带脉
脾主运化,脾胃虚弱则会运化不力,造成身体水湿停滞。而揉带脉则一方面健脾阳,另一方面则振奋了肚腩两侧胆经的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
当然你要是觉得揉带脉的力度不足的话,也可以用手握成拳来敲。顺便再说一下,此法对便秘的治疗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操作方法:
平躺在床上,用双手轻捶自己的腰部(叉腰的位置)两侧5分钟。敲打的两侧腰部正是身体中很重要的一条经络——带脉。敲完后感觉整个腹部有点微微发热,很舒服。
吞唾液
唾液其实就是人体内最好的健脾胃的药。中医学认为,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春秋时期的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
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也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操作方法:
以舌在口中搅动,兼以上下牙齿相叩,以使口中充满津液,然后以此漱口,分三次吞咽。吞时要用力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它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
每日按揉5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操作方法:
先搓揉双手直至发热,然后用双手掌按揉双侧足三里部位15分钟左右,或拍打下左右,早晚各1次。
END
来源:健康时报、人民网
本文编辑:三金责编:罗宁审核:马佳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