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皮肤病新技术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0824/y3cmpjg.html江南自古不缺名士,曾经书本上的很多文人墨客都出自这里,一不留意也在这边生活了快20年,每到一处都了解一点当地的历史和人文,用心和古人无限接近。
距苏州一小时车程的江阴徐霞客镇是明代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的故乡,还建有一座同名博物馆,几年前也曾到访,可好好景不长,前几日再到马镇,走到近前发现这园子的一部分已经变成了房地产项目、另一半也仅剩了断壁残垣,基本处于荒废状态,不禁感慨,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几年前路过徐霞客镇,发现了这座距主干道多米的徐霞客旅游博物馆。当时仅是路过,也没舍得出30块门票钱,在西侧的小路上管中窥豹地看了个大概。
入口处一条宽阔的青石板路跨过博物馆西侧自北向南的一条湖水、正对着是一块“中国徐霞客旅游博物馆”的牌匾,一排大树和绿植挡住了博物馆里边的景象,想必里边别有洞天、规模不小;南边湖面更大,西南端斜跨着一座石拱桥,游人很少,一片难得的清幽安静之地。确实没想到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小镇居然还有一座如此规模、以徐霞客命名的博物馆,江阴富足果然名不虚传。
直至今年3月,有机会再到马镇,没成想看到的却是博物馆的另一番景象。
之前博物馆北门的位置,只是边上多了个站岗的保安,上前一打听,原来博物园已经关闭变成了售楼处。再往前走到正门,景区售票处还在,大门却早已关闭,通往博物园的通道也是杂草丛生,没有人打理显得十分破败、满目疮痍。
曾经的售票处空无一人
之前能进而未进,如今想进却不能进。正踌躇间看见几个拿着鱼竿的人跨过一米多高的木栅栏轻松进到里边,原来还可以这么操作,翻个墙也不碍观瞻,索性咱也进去看看。
大门紧闭
先穿过二三十米的青石板桥到底走到博物馆牌匾的位置,再沿逆时针走几十米就到了博物园的西南角,临湖靠桥这一段。
正门以内的过道已经杂草丛生
原来这里是一个小型亲水广场,湖岸边一面墙上是前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致“徐霞客诞辰周年纪念大会”的贺信;朝南正对着的是一片广阔的湖面,水边台阶上几个人在悠闲的钓鱼;小广场亲水平台上的木质地板已经开始腐烂,多处都出现了断裂的现象;石板路面的夹缝中也长出了杂草,草丛中随处可见被丢弃的、装满垃圾的塑料袋,墙上原本贴着的带图案的瓷砖也有多处脱落……
温总理的贺信亲水广场木栈道已经开始腐烂岸边也是杂草丛生
继续沿逆时针穿过一条树林中的石板路,没多远看到了一座两层楼的现代建筑,楼顶北高南低形成一个斜面,一座徐霞客行走的雕像就站在展馆前的小池塘里;走到展馆门口近前,铁将军把门,展馆内也是空空如也连个板凳也没有留下;玻璃门上贴着年4月的闭馆通知,说是受疫情影响暂时关闭,这里就是博物馆的主体建筑。
正门南侧墙面上几块“旅游教学实验基地”、“文史教育基地”、“自然生态科普基地”、“无锡新十景”几块崭新的牌匾还在,只是早没了再挂着的意义。
牌匾还蛮新滴
展馆对面也是一座环型广场,内圈墙壁上特制的瓷砖上是徐霞客周游各地的旅行地图,和亲水广场差不多,一半已经脱落破碎在地上,一半还顽强的贴在墙上、等着不远的将来也会掉在地上。这里更是没人但并不肃静,时不时的传来一阵阵嘈杂的音乐声。
继续往前走,绕到了博物馆主楼西侧,路两旁堆满了从其他地方搬过来的景观石,最里边还有一座三米多高应该是徐霞客的雕像。估计是这些石头之前所在的地方已经被开发变成了别墅区,他们就被临时“请”到了这里暂住,除了徐霞客雕像对开发商来说没多大用处之外,那些太湖石还会被重新安置卖个好价钱;抬头望东北方向,几百米开外已经崛起了一群高楼,楼顶的塔吊正在工作;再一低头,博物馆内路边还有一块上边刻着“览胜”两个繁体字的大石头。
马路走到底就是博物馆的尽头,原地折返,路西侧是一片湿地,和之前走过的地方一样,一副败落景象。芦苇肆无忌惮地长到了一人多高,凉亭的顶上也长起了杂草,木制栈桥底板好多地方已经变腐朽,有些路段的扶手也已经脱落,水面上飘满绿色的苔藓,围栏上的书法牌匾很多已经在枯草中淹没……
穿过这片湿地西侧,景象则截然不同,一个造型独特的异形建筑展现在眼前,地上的草坪修剪得整整齐齐,浅色大理石路面上一尘不染,树上还挂着一串串红灯笼,主楼西南侧还建有一个小型的儿童游乐场,开发商的心思真的是无微不至,之前博物馆主楼那边嘈杂的音乐声就源自这个售楼处。
不晓得这座售楼处是重新兴建还是由博物馆内原有的建筑改造而成,从地图上看这一片仍旧是博物馆的区域,不过已经物是人非,变成了高大上的售楼处。不时的有人从售楼处进出,工作人员耐心地接待着每一位看房的主顾,殷勤的侍者端茶倒水也忙得不亦乐乎。
穿过草坪,再穿过售楼处的底层,隔一片湖面对面是几座独栋别墅,环境自然没得说,我虽不懂风水仅凭感觉也知道绝对是不可多得的旺宅,博物馆中的豪宅自然有其风格独特之处。
在售楼处干干净净的椅子上休息了片刻,走到了和博物馆搭界的地方,彩钢板围墙中有一道几十厘米的缝隙,跨过去原来就是博物馆主楼对面的环形广场区域,又是杂草丛生,一样的破败景象。
这一道围墙隔着的仿佛是两个世界。继续逆时针走完博物馆全程,剩下这一段像是一座土丘,无人看管的大树生长挺茂盛,过道地砖上几乎长满了枯草,又经过一段铺满枯叶的石板路终于走完了全程,回到了最初进来的地方。
正门右手边绿地管养公示牌倒是字迹清晰地立在哪里,管护单位、监督单位、责任人的联系方式没有一丁点的破坏,只是这里已经成了被监管单位遗忘的角落,或是终究没扛过疫情或是地产商的资本运作而走向没落,只能说仨字:“可惜了”,恐怕是要凉凉了。
百度了一下,这里占地面积约10公顷,建筑总面积平米,总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
截至目前,网络上并未出现博览园暂停营业的消息。
科普下徐霞客
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无锡江阴人,一生志在四方,22岁开始出游,历经33年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55岁因腿疾结束旅程,次年辞世。“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著有《徐霞客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