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脾胃虚,百病生!
脾胃---中西医理解大不同
脾胃主要是消化功能。西医把脾胃肠叫消化系统。中医认为脾胃绝不是消化那么简单。脾胃相当汽车的发动机,如果发动机出问题了,短期看可能没问题,只是发动机本身的问题。但日久的话,尤其程度严重的时候,就可能影响到全身。
脾主肌肉暴:韩国明星裴勇俊为了拍写真集,一年内暴瘦20斤,最后得了败血症。这种饮食失度,劳逸失度,短期内生活规律打乱了,导致脾胃俱虚。
脾胃虚,百病生
脾胃损伤阻碍气血生,脾胃亏虚是疾病的源头。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出问题了,就会通过气血这个途径最后影响到全身。从脾胃开始,接着到心肾,然后到全身,这是张仲景的一种认识规律。
脾为“坎”
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常说遇到“坎”了,“坎”这个字由一个土、一个欠组成。土在中医里面讲就是脾,欠土,就是欠脾,就是健康遇到“坎”了。
脾胃亏虚有何表现?
张仲景最注重脾胃。张仲景出的方子,其实多数都是从脾来论治的。张仲景认为身体亏虚从脾胃开始!
他认为亏虚更是先从脾胃开始的。一步步的开始影响到肾影响到肝影响到心。在治疗其他病的时候经常也是从脾胃开始治疗。
寒热错杂症的表现:
患者身上既有热症的表现,又有寒症的表现。表现为胃胀、恶心、呕吐、口臭、失眠、腹泻,表现出上热下寒。这就是脾阳虚。
脾属于运化的脏器,食物进去以后,主要靠脾的这种运化作用,把大块的食物分解成非常小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够吸收利用。
脾阳虚导致食物运化无力
如果脾阳虚了以后,我们身体就像一个炉子的力量不够,粥就熬不烂。阳气越虚的时候,往往它转动的越慢,推动无力。如果淤在哪儿,那里还会发热,所以像这个上热下寒症,实际上就是整个脾,包括下面突出表现脾阳虚的这一面,所以出现寒。
补脾温阳:甘草、人参、干姜、大枣
在治疗时还是要健脾温阳为主。所以张仲景用甘草泻心汤,包括其他几个泻心汤。突出的还是用像甘草、人参、干姜、大枣都是补脾的,通过补脾的方法来治疗这种疾病。
哪些生活因素最伤脾胃
现代人免疫力低的原因:生活没规律导致脾胃损伤。中医认为脾属土,肝属木,土要有木来调节它。
怎样养护脾胃最有效?
张仲景健脾和胃用甘草、大枣、生姜。
张仲景治疗中最喜欢用的药是甘草、大枣、生姜,这些都是入脾胃经的。甘草大枣味甘,也是入脾的,我们说甘味入脾。热生姜主要是起到一种和胃的作用。既有健脾的,还有和胃的。既有直接来补益它的,也有促进它的种种运转的。正因为有这三味药,我们后人评价张仲景的方子是非常的王道,这个王道是和他同时期的另外一个名医华佗相比。华佗留下的东西非常少,大概留下有十几个方子,如果我们看看华佗的方子就会发现用药过于峻猛,一般都没有甘草、生姜、大枣这样的一些药物。华佗用的药可能会取效很快,但是同时对人的损伤就比较大,会有些风险,尤其是对脾胃损伤比较大。
张仲景治病原则,以呵护脾胃为前提
张仲景的药有可能慢一点,但他要呵护他的正气,尤其是呵护脾胃。所以张仲景的方子距今年,我们现在还在吃,那肯定是有道理的。
强健脾胃,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要做到脾胃健康,要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因为不仅是饮食不节会导致脾胃的损伤,各种各样的情志的因素,劳逸的因素都会导致脾胃的损伤。
养护脾胃不忽视,早预防
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觉得我就是一点肠胃不适而已,不注意会造成全身疾病的一个基础。所以一定要早期的预防,早期的治疗。
脾胃不好几大表现
脾胃出了毛病,症状主要可概括成8个字:纳呆、腹胀、腹泻、便溏。即不想吃饭、吃饭不香;不吃不胀,吃一点东西就发胀;拉肚子,水和粪能分开叫“腹泻”,水和粪均匀混合叫“便溏”。
如发现自己有这几种情况,就该怀疑脾胃是不是出了问题,需尽快重视起来。
仔细观察肤色、五官、生活状态,也能看出脾胃问题:
脸色发*
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即脸颊发*、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营养造成的。与萎*相反是*胖,即面色发*且有虚肿。
鼻头暗淡
用手摸摸鼻头会发现有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如果鼻头发红是脾胃有热证,表现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腻等。
口唇无血色、干燥
《*帝内经》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就是说,脾胃有问题会表现在口唇上。
一般来说,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就说明脾胃不好。
睡觉时流口水
《*帝内经》中还指出“脾主涎”,这个“涎”是脾之水、脾之气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脾气充足,涎液才能正常传输,帮助我们吞咽和消化,也会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不会溢出。一旦脾气虚弱,“涎”就不听话了,睡觉时会流口水。如果经常不自觉流口水,可从健脾入手,进行调理。
便秘
正常情况下,人喝进去的水通过脾胃运化,才能成为各个脏器的津液,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就会导致大肠动力不足,继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睡眠不好
古语讲“胃不和,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质量也会降低,出现入睡困难、惊醒、多梦等问题。
精神状态不佳
脾胃运化失常,容易导致健忘、心慌、反应迟钝等。相反,脾胃健运,能让大脑得到滋养,就会神清气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保养脾胃的建议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这是保养脾胃的第一步,特别是胃本来就不好的人,更要少吃辛辣、刺激以及生冷食物。
另外,要注意定时吃饭,不要狼吞虎咽,更不要站着或边走边吃,吃饭时不要讨论问题或争吵。
揉鼻头
每次揉鼻头20分钟左右,能改善胃胀气等症状。
吃对食物
夏季是养脾的关键时期,应该结合健脾、祛暑、化湿等方法进行调补,可以吃些绿豆、莲子、丝瓜、陈皮等。
多吃薏仁、茯苓和粳米煮的粥,也能起到滋养脾胃的作用。容易便秘的人要减少久坐,多吃绿叶蔬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饭后慢慢走。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饭后散步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但“饭后”并非指吃完饭立刻就开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10分钟再进行,若吃得过饱则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并且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做剧烈运动。最好饭吃七分饱(尤其是晚饭),这样养生效果最好!
艾灸这个奇穴,让你告别*脸婆!
女人变成“*脸婆”的过程,正是由于脾胃的关系,在*帝内经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关于人之生、长、壮、老的生理过程说:女性到了35岁左右的时候,其阳明经脉的气血开始虚衰,于是面部也就开始失去红润明秀之容,代之的是面部开始焦悴苍老,失去光泽。
中医认为脾与胃相表里,互为阴阳,脾属阴、胃属阳,脾为里、胃为表。由于生理功能发生变化,经脉的气血亏损,脾胃的阴阳也就失调,一则会导致体内气血不足,二则会导致运化功能障碍,所以脾胃病态就会在面部显现出*色。也就是说女人变成“*脸婆”一方面是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也是阴阳失调的表现。
也就是说造成女人*脸婆的原因是脾胃表里失调引起,当代谢功能失调了,脾被湿所困,就会出现乏困,体沉、腹胀,有时大便塘稀,有时大便干结,肠道功能紊乱。
腹泻,大便干结,都是阳先衰。
大肠是传递糟粕,输送大便,肠道功能失调后,腹泻时,出现手脚冰凉,四肢厥冷。出现大便干结时,五心烦热,心烦意乱,大肠湿热津液亏虚,有的女性会引起输卵管被宿便压迫,不能蠕动,而引起输卵管堵塞、水肿等慢性炎症。长而久之面色萎*,无光泽,而且很容长斑。
很多女性为了保住青春的容颜。使用各种化妆品,服用排*清肠的中药。肠道长期被大量的寒凉药物麻醉,依然还是便秘。脸部被高档的化学药剂长期浸泡,垃圾沉浸在毛孔里堵塞,面部黧黑,长斑是一块一块的。
使用艾灸调理这方面的情况,主要是平衡体内阴阳,坚持艾灸调理阴阳平衡的“丰隆穴、章门穴、天枢穴/蠡沟穴等穴位”。每个穴位每天艾灸20分钟,长期坚持艾灸,能通条大便,去掉面色萎*,身体上皮肤*,。只要坚持艾灸调理,不需要使用任何化妆品,都会面色红润,有光泽,永远告别*脸婆。
1.丰隆穴
丰隆穴系足阳明胃经的络穴,足阳明经多气多血,气血于本穴会聚而隆起,肉渐丰厚,故名之。有燥湿健脾,调理痰湿的作用。
2.章门穴
章门穴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肘尖正对的地方就是。章门穴,别名长平,季肋,隶属于足厥阴肝经。
此穴为脏会穴,统治五脏疾病:对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炎泄泻,肝炎*疸,肝脾肿大,烦热气短,胸闷肢倦很有效。
3.天枢穴
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3指宽);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
4.蠡沟穴
蠡沟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穴位,是络穴,在小腿内侧,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等。
5.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每日坚持艾灸,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膝眼直下3寸处)、胫骨边缘。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主治:胃痛、腰痛、腹痛、痢疾、便秘、头痛眩晕、下肢瘫痪、半身不遂、颈膝酸痛、消化系统疾病。
6.揉肚脐(艾灸效果会更好!)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当然艾灸肚脐,用艾火的药力养护脾胃,效果会很好!而且,在三伏天艾灸肚脐,养生效果翻倍!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按摩腰部既可使局部皮肤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又可刺激神经末梢,对神经系统的温和刺激,有利于病损组织的修复,提高腰肌的耐力。所以,按摩腰部对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可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对于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病也有一定疗效。还可以防治腰酸、腰痛。
按摩腰部的肾俞穴可以补肾养肾,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头发早白脱发、眼睛干涩,缓解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缓解、治疗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等。
它才是水果之王,岁医院,平时最爱吃它
六大因素决定你的健康(疾病的起因)
人的生理结构不适合吃肉
常说要补阳、壮阳、扶阳!为什么要补阳气?怎样补?十病九寒,教您推揉驱寒的方法!
正能量!
把主食换成它,能帮助降血压、降血脂、控血糖,简直是“三高”人群的福音!
口臭的自然疗法
那些你不知道的长寿秘法,不看后悔!
“常提肛,保健康”原来医理深奥
通五脏驱邪气只需三步:上拍百会、下跺脚、中揉腹
一个防治感冒的妙法,超简单,你绝对想不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