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冬天一饿,更容易感到冷。如果不及时补充能量的话,就会越饿越冷,但是吃饱了饭就感觉全身暖洋洋。
这是因为我们的能量都是从食物中获得的,由脾胃共同运作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输送到全身。
但是对于脾胃不佳的人群来说,吃下去的食物不能很好地转化为能量物质,所以即使补充了食物,也经常感到手脚冰凉,总比别人更怕冷。如果不小心受了风、着凉还会出现腹泻、胃胀、胃痛等情况,身体变得敏感。
天气这么冷,胃更不能空,脾胃功能也要跟上来!今天小艾为脾胃不佳的小伙伴们准备了3款暖胃粥。既可以补充能量,还能暖胃补脾,大家可别小看一碗粥的能量哦。
一
粥米的大作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粥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粥属于温性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还能暖胃。粥里加上其他有益身体的食材,既可御寒暖身,又能健脾养胃。
大家可以根据自身脾胃不适的症状,选择适合自己的暖胃粥,让胃暖起来!
1.手脚冰凉:山药糯米粥
冬天时大多数女性手脚冰凉,多是由于肾阳不足。阳气不足就需要气血来充阳,脾是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尤其是四肢末端更需要脾来输送营养和气血。
山药糯米粥能补肾益气、补脾养胃,从而缓解手脚冰凉的症状。其中,糯米具有补肺、补胃、补肾的作用;红枣性温,能补脾胃;山药性平,入肺、脾、肾三经,能补气、滋阴、润燥。最好在早上饮粥,这样可以补充一天所需的能量。
山药糯米粥
食材:山药、糯米、红枣3-5颗。
做法:先将红枣洗净、泡软;山药去皮、切丁;糯米洗净;然后将糯米和红枣一起倒入锅中煮开。煮开后,改小火煮,等粥成形后放入山药丁。煮熟后即可盛出。
小艾提示:
·红枣皮中有丰富的纤维素,食用过多会增加脾胃的负担,且红枣温补力量足,食用过多易上火。所以,红枣一天吃3-5颗为宜。
·热的糯米是非常好消化的,冷了之后,糯米中的支链淀粉会相互缠绕,变得不好消化,所以喝粥要趁热。
2.腹泻:莲子芡实薏米粥
脾胃不佳的人容易在食用生冷食物或遇凉后腹泻,多是脾胃虚寒,通常伴随脸色发白、怕冷、口淡不渴、容易疲乏、中气不足、舌头淡胖等症状,可食用莲子芡实薏米粥来缓解脾胃虚寒导致的腹泻。(也可用于慢性、功能性的腹泻)
这类型的腹泻通常是因为肠道水分太多造成的,粥中的薏米、莲子可以利小便、实大便,将肠内水分排出后,大便就不会那么溏稀了。另外,脾喜热恶湿,胃喜润恶燥,两者相反,而芡实不过湿也不过干,可以综合满足脾胃的喜好,芡实是缓解脾胃虚寒泄泻的首选。
莲子芡实薏米粥
食材:莲子、芡实、薏米。
做法:先将莲子和芡实洗净、去除莲子心(莲子心性寒,而莲子能健脾)备用;然后将薏米放入锅中炒至微*(炒制后的薏米去除了寒性,可以更好地达到健脾、渗湿、止泻的作用);最后将芡实、莲子和炒制后的薏米一起放入锅中,煮熟盛出即可。
3.胃痛、胃胀:甘松小米红薯粥
冬季好发的胃痛、胃胀一般是脾虚气滞造成的,由于脏腑、经络之气受到阻滞,不通则痛。
甘松小米红薯粥中的甘松具有温香行散、行气止痛、开郁醒脾的功效,能让阻滞的气畅行起来。另外,很多人因工作、生活压力大以及心情不佳状况下出现的胃痛、胃胀,多是由于肝胃不和,甘松开郁醒脾、疏畅气机的功效能很好地缓解此类症状。
中医认为,五色养五脏,*色益脾胃。*小米和*瓤的红薯都是*色的,且小米偏温、微咸,具有补脾、肾的作用;红薯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能够很好地帮助通便,在补脾胃的同时,能保持肠道通畅。
甘松小米红薯粥
食材:甘松、小米、红薯。
做法:将甘松水煎取汁,红薯去皮、切丁,小米洗净后,和甘松汁、红薯丁一起倒入锅中,煮熟盛出即可。
小艾提示:选择偏*的小米为佳,缓解胃痛、胃胀更好些。另外,小米不宜熬煮太长时间,这样容易导致营养丢失,而时间太短营养又出不来,所以一般熬煮40-50分钟是适宜的,先用大火煮开,再改用小火。
二
不宜喝粥的人群
粥虽好,但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宜喝粥,下列人群喝粥需要注意。
·容易烧心、反酸的胃食管返流患者,不宜进食过多流质食物,以免伤及食道。如果想喝,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喝。
·胃酸分泌过多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也应当减少喝粥的频率,以免刺激胃酸过多分泌,加重病情。如果想喝,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喝。
·糖尿病病人喝粥要适量。粥在短期内容易被消化吸收,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或波动过大。所以,糖尿病患者要适量喝粥,每次一小碗即可。
·其他被医生嘱咐过不宜喝粥的人群,也需要注意。
适当喝粥确实有益,但也不可顿顿喝粥,这样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我们需要均衡饮食,1天1餐即可,早上喝粥最佳。
快转发给身边的朋友,一起暖胃呀!
记得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