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部
春夏之交,青岛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蔓发。疫情阻挡不了城市前行的脚步,阻挡不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月15日至18日,青岛市两会胜利召开,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召开这样一场盛会,对于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昂扬的斗志、更清晰的思路、更扎实的作风,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年,是青岛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极不平凡的一年。青岛历史性地站在了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壮阔征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夺目的成绩,成为国内外一个“现象级”存在。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青岛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蔓延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影响之大百年未有,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形成严重威胁,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全力打好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前,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超乎想象,我们的每一步前行都极为不易。但正如马克思曾指出的,如果斗争是在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疫情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从大战中总结经验教训,从大考中汲取智慧力量,我们一定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风雨无阻向前进!
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夏天辛勤耕耘,秋天才能收获。嘹亮的“进军号”已经吹响,全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只要我们切实增强紧迫感,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就一定可以蹚出一条以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一、大势已成,就是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
世界在变化,变化中孕育的对青岛的重大机遇在令人激动地产生着,如果我们看不见,或者看见了不去抓,或者去抓了但抓的力度不大,那么机遇的产生过程,便是我们再一次与机遇失之交臂的过程。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时来天地皆同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一个城市亦然。逻辑与潮流就是“势”。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继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之后再次亲临青岛,出席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会议,对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作出重要指示,为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致贺信,把青岛作为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宣示地。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有三句话最为基本,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一是“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二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三是要求山东在全国开放大局中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省委要求青岛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这三句话擘画了青岛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确立了青岛发展的总定位、总遵循、总航标,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逻辑起点。
这就是青岛最大的“势”,是开放之势,是国家战略叠加之势。一年多来,青岛的变化、青岛人的变化,最根本的动力源就来自于“势”。要克服疫情的影响,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关键还得靠这个“势”。
正因为有了这个“势”,青岛才有底气以更高的视野谋篇布局,才能勇于肩负起更加重大的使命与担当——奋力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正因为有了这个“势”,才形成了“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来青岛发展就是站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新风口”的广泛共识,才能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投资人、企业家乐于成为青岛的“城市合伙人”。
正因为有了这个“势”,青岛人的精气神才为之一振,活力、创造力得以释放,心气更高,干劲更足。事业的核心是人,人的精神是巨大的能量,精神力的强大凝聚,就像阳光,一旦聚焦会燃烧出火焰,青岛最大的潜力归根到底正是人的潜力。
看见未来,才能走向未来。除了用好开放的大势外,青岛还善于捕捉、积极顺应产业的大势。发展工业互联网就是青岛“争取”来的大势。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下的新型基础设施、创新应用模式和全新工业生态,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它支撑了当今世界物质资料生产中,从生产驱动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价值创造的转变。这是青岛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大逻辑”。
受疫情冲击最大的,就是既有的产业链关系、上下游关系、市场供求关系开始松动,这必然会带来全球范围的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甚至市场格局的重构,工业互联网迎来了加速起势发展的重大“窗口”机遇。这是青岛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小逻辑”。
在青岛看来,如果说新一代信息技术成就了深圳,消费互联网成就了杭州,工业互联网成就的必定是青岛!众多优势叠加下,只要找准路径打法,继续加劲用力,就一定能够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和行业影响力,抢占世界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制高点,让青岛垂直崛起。
鉴于上述认知,青岛举全市之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就是既着眼当前,又放眼长远,把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与转动能、调结构长远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化危为机,加快提高企业和产业竞争力,实现换道超车。
青岛面临的大势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要克服疫情的影响,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只要我们目标明确、路径科学、决心坚定、组织有力,就没有不能战胜的困难,没有不能实现的目标。
二、目标已定,就是要做智勇双全者,变不可能为可能
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世界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调前景的高度不确定性,并指出,更长时间、更深层次的危机可能导致年的经济萎缩6%。
顺势调低增长预期或许是明智的选择,但青岛做出了一个必须要付出百分之二百努力才有可能实现的选择——考虑到疫情的不利影响,综合分析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经充分征求意见、深入论证和慎重研究,市委市政府把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确定为6.5%左右。
这个目标与没有疫情的年青岛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相当。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未来不确定性因素还有很多,稳增长的难度前所未有,青岛敢于提出这一目标,就是不向困难低头,迎难而上,做“逆行者”,就是要激发全市人民的创造力,突破自我,变不可能为可能。
每一个城市受疫情影响是一样的,面临的考验也是一样的,谁重生、谁倒下,差别只在于谁在危机中智勇双全、谁在危机中畏怯不前。青岛要做的正是智勇双全者。
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基于青岛对自身所处形势的清醒认知。眼下,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青岛面临着标兵渐行渐远、追兵渐行渐近的严峻形势。面对疫情的重大考验,各大城市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和决心。
从标兵看,成都、杭州、宁波、无锡等已经召开两会的城市,提出的年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并不低。其中,杭州、宁波都是6.5%左右,无锡则是6.5%-7%。
从追兵看,青岛身后的郑州、长沙势头很猛,咬得很紧。年,郑州GDP只比青岛低了.61亿元,年预期目标是增长6.5%左右;长沙只比青岛低了.09亿元,年预期目标则是增长8%左右。
如果这些城市实现了各自目标,那标兵的优势将更加明显,追兵有可能实现超越。因此,青岛必须进,而且进慢了就是退。5月14日,青岛召开全市改革攻坚暨“双招双引”会议,提出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目标任务。此番,又将6.5%左右的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写入年政府工作报告,接受代表委员和全市人民的检验与监督,显示出极大的勇气和魄力。
当然,从现状看,实现这个目标,面临的困难很多、挑战不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奋发有为的状态、超越常规的力度、改革创新的办法、真抓实干的作风来把各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工作中,我们一定会做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就是青岛的选择与态度!
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把握大势、担当作为。要紧紧抓住深度融入国家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担当起青岛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胶东经济圈中的职责,跳出青岛看青岛,站在未来看现在,更加坚定走在前列的信心和决心,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在服从服务全国全省大局、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展现更大作为。
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积极迎难而上,坚决攻坚克难,在稳的基础上奋力进取,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变压力为动力、在危机中寻机遇,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大更好的新发展。
变动是后来者的机会,谁抓住就是谁的机会,任何自哀、自叹、自怜都是堕落,唯有自强、自信、自觉才有可能成为胜利者!
三、路径明晰,就是要蹚出一条以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如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如何防范与化解各类风险与矛盾?如何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要解决这些疑问,关键是要找到一条光明之路,实践证明,这条路就是以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年的市两会上,代表委员建言献策,认为要深刻把握开放创新改革的内在逻辑,把改革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方法论,要强化改革开放创新的驱动作用,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破解发展中的难题,通过扩大高水平开放集聚全球优质资源,通过全面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以开放促进创新、倒逼改革,增强城市发展内生动力和辐射带动力。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青岛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把全市生产总值目标确定为6.5%左右。要完成这个催人奋进的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思想和行动上把握大势、担当作为、转变思维、改造方法,也需要我们在路径和打法上继续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市人大代表、青岛雪达集团董事长张皓在谈到6.5%左右的全市生产总值目标时,信心满满。
疫情当下,稳就是大局。只有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坚定不移扩大内需,千方百计稳定对外贸易,加快释放发展潜力和动能,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进而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增长。
市人大代表,青岛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仲生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用心用力优化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尽快促进消费回升”,这是落实中央“六稳”“六保”最为首要、最为紧迫的任务。作为金融机构,要着重通过“信贷支持+让利救助”双发力、双升级的举措,保住市场主体、保住居民就业,促进消费尽快回升。“其中,信贷支持要着重做到扩面、提效和持续,实现保住市场主体的任务。让利救助要着重做到降低利率、参与援助,减轻企业经营压力,帮助企业恢复到店人气,激起市场消费热情、促进消费快速提升。金融机构要充分担当起‘保市场主体、促消费提升’的现实责任,加强信贷支持,积极让利救助,紧紧地与广大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共渡难关。”刘仲生说,金融这一涌动的活水,必将成为经济加快恢复增长的强劲动力。
向海而生,依海而兴,开放是青岛最浓的底色。抓住用好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获批两大历史机遇,坚持向更高水平扩大开放,是青岛未来发展的不二路径。
如何能够真正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在服从服务全国全省大局、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展现更大作为,是代表委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