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伤肉”
中医认为,“久坐伤肉”,肌肉得不到锻炼,就会引起脾虚,“伤肉”也就是伤脾。平时多敲敲脾经可增强脾经的运化功能,补充因久坐损耗的元气。2判断脾虚的小方法
1、看眼皮:如果平常眼睛很大,明亮有神,而现在眼皮却耷拉下来了,双眼看上去没精神,就说明脾虚。因为中医认为眼皮也是为脾所主的,如果眼皮松了下来,说明脾主肌肉的功能出现问题了。不过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2、观察舌头:如果舌头颜色较淡,舌边出现齿痕,说明脾很有可能出了问题,医院检查一下,或抓紧时间调理。3敲打脾经法
1、坐姿:将一只脚的脚踝压在另一条大腿上的坐法,也就是架腿法。采用这种坐法利于对脾经的按摩。因为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的隐白穴,然后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再进入大腿内侧前缘,然后进入腹部。这个坐姿正好可以将脾经暴露出来,从而便于按摩。2、敲打法:拍打时要握空拳,用掌指关节端由上至下一路拍打下来,用力适中,对于大腿部位的脾经拍打时可稍用力。两只腿都要敲,每侧以敲打10分钟为好,敲打的时间自然是上午9:00~11:00之间,气血流注脾经之时。敲打的次数视自己的时间多少而定。3、功效:上班时可利用工作间隙,将腿盘成“4”字形,然后沿着脾经的循行路线一路敲打下来,可以起到健脾的效果。4、提示:如果拍打的过程中发现痛点,表明脾经上有堵塞的地方,这时可以用点按的方法对其进行按揉,将淤堵的穴位打通,从而将整条脾经的气血通畅。4推小腿脾经
如果在推小腿脾经的过程中发现痛点正好压在脾经上,那一定要多揉小腿脾经才真正管用,也就是找到小腿脾经上的阴陵泉穴、地机穴、漏谷穴、三阴交穴这4个穴位上去推。如果找不准,也不想记得那么详细,您就索性顺着胫骨内侧边缘上下推。那个穴敏感,哪个穴痛,您就多揉哪个穴。实际上,揉脾经既管胖也管瘦。揉它可让瘦的人长胖、胖的人减肥。总之,揉完后任何人都会感到欢喜。稍微懂得一点中医的人都知道,脾是后天之本。所以,脾经上的穴位对于后天身体的养护特别重要。今天要介绍的这五个脾经上的穴位,各个神通广大,堪称大药。1、通鼻窍——隐白穴隐白穴是脾经的第一个穴位。它位于大脚趾趾甲旁大约1毫米的位置。这个穴位最大的功用在于止血。所以,平时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可以多用它来治疗。方法为艾灸,每天每穴15分钟。其次,这个穴位还有通鼻窍的功能。所以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掐按此穴来缓解症状。2、缓胃痛——太白穴此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此穴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胃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还能缓解食欲不佳、腹胀。刺激的方法为揉按,以感觉稍有痛感为宜,每天次。3、抑胃酸——公孙穴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这个穴位的作用是抑制胃酸的分泌。这对于从前有胃病,或者想减肥耐饥的人来说再适合不过。因此,它有减肥功能。刺激方法为揉按,以感觉酸胀为佳,每天次。4、消炎症——商丘穴商丘穴的最大用处之一在于消炎。下身的很多炎症,比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等,都可以通过揉按商丘穴来缓解。每天次。商丘穴能消炎的道理,在于其正好对应足底反射区中下身淋巴反射区。此外,商丘作为脾经大穴,可以调运全身,尤其是脾经气血,提高血液循环质量,有助于炎症、疼痛物质的排出。5、三阴交——妇科病三阴交穴在脚内踝上3寸,也就是四横指的地方。“三阴交”就是肝、肾、脾3条阴经交会的点,所以这一个穴位就可以治3条经上的病症,真可谓一穴多用。三阴交穴还是妇科病的通治要穴。无论妇科问题发生在附件、子宫、卵巢还是乳腺,都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而且有病时按揉该穴会非常痛、非常敏感。每天多揉三阴交穴,灸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三阴交穴还可以缓解痛经。6、漏谷穴——小便不利从三阴交穴贴着脚骨内侧下缘往上3寸,就是漏谷穴。“漏谷”是谷子漏出来的意思,也就是吃下肚的东西,没能得到很好地消化,营养没吸收,又排出来了,这叫做“完谷不化”。而多揉漏谷穴就可以治疗。它还可以治疗小便不利,对男性前列腺问题很有疗效。7、地机穴——肠胃运化贴着胫骨往上走,与腿肚子上的最高点正对着的地方就是地机穴。“地机”就是大地充满生机的意思。所以揉地机穴可以增强整个肠胃的运化功能。地机穴对胰腺很有帮助,像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都可以通过揉地机穴来防治。8、阴陵泉——祛湿顺着胫骨一直往上走,捋到膝窝下卡住了、捋不动了,那个地方就是阴陵泉。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就好。9、止瘙痒——血海穴血海穴又称为百虫窝,意思是有一百条虫子在那里扎窝。艾灸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身体瘙痒,见效很快。另外,血海穴是补血的中药穴位,调度全身血液。它和足三里穴一起,堪称补气补血的两大重要保健穴位。常用中药:人参、*参、白术、山药、大枣、茯苓、薏苡仁、莲米、芡实等。常用食物:糯米、*花菜、蕈类、羊奶、葱、蒜、豆豉等。常用药膳:参枣米饭、益脾饼、山药饼、茯苓包子、山药面、大枣粥等。开胃健脾药膳适用于消化力弱、食欲不好、食后腹胀、积食腹泻,恶心呕吐、气虚症状不明显,需与健脾益气药膳区分。脾虚的饮食禁忌:饮食要清淡,肥腻油炸等不易消化的东西不能多吃。味道过于咸或辣的也要少吃,应多吃稀软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多熬小米粥喝。多吃甘温之物,如板栗、山药、红枣等。忌吃寒凉之物,如鸭肉、梨子等。(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脾虚易发胖,减肥先健脾(调脾胃太重要了)
吃不胖,可能是“胃强脾弱”!
脾胃不好,五脏枯!原来脾胃不好侵犯了我们这些器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