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朋友、亲爱的同学们:
春节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伴随着欢乐的依然继续、天气的转暖和开学的临近,年后的生活会有所改变,这些变化会涉及孩子们的假期安全。
为了让孩子尽快调整适应年后的生活,健康、愉快、安全的度过寒假,迎接新学期开学,本安全工作室特别提醒家长和孩子注意春节后孩子容易发生的安全事件,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01
注意饮食安全
过春节,全家团圆,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吃是孩子们最易接触和最难控制自己的事情,尤其是比较小的孩子,一旦饮食不当,很容易造成肠胃不适。
饮食尽量保持规律
春节过后会有些奔波和应酬,孩子的生活规律也随之被改变,不规律饮食孩子易出现暴饮暴食、积食、肠胃不适的情况。
要注意让孩子保持规律饮食。
注意荤素搭配
节日里餐桌上少不了的就是大鱼大肉,孩子自然也就比平时吃的多些,吃多了难免影响消化。
要注意引导饮食荤素搭配。
把好零食和饮料关
零食、饮料是过年孩子必不可少的喜爱,现在有些零食,大多都是高糖、高盐、含膨化剂、各种色素、各种超标的添加剂等,饮料饮用过多也会使孩子胃胀、胃痛,影响胃肠道的消化能力。
要注意让孩子在选择零食时把好关,选购安全健康的零食,并且有节制的吃喝。
另外,家长也要注意,不让孩子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食物要经过烹饪食用,避免因食物不洁净,引起腹泻或食物中*。
02
防溺水安全
随着天气的转暖,孩子们开始走出户外。要告诫孩子不要私自或结伴下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陪同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要在结冰的场地上推搡追逐、嬉戏打闹,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若不慎发生溺水事故,要及时向附近的成年人大声呼救,同行的未成年学生、同伴不得自行贸然施救,避免因盲目施救造成更大伤亡。
03
预防春季流行病
春季,是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春季性结膜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孩子免疫力,减少患病风险。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
食积引起的胃胀,纳差,口臭,大便秘结者,
推荐一道茶饮、一个穴位按摩法。
健脾消滞饮:食材:山楂5克,麦芽20克,雪梨个,陈皮3-5克。洗净,雪梨切块,煮水代茶饮。
穴位按摩:选穴:大陵、支沟、足三里。
大陵:位于腕掌横纹的中点处。
支沟:位于前臂背侧,在手腕关节上3寸(4横指)处。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骨下方内外侧均有一凹陷,在外侧凹陷向下3寸(4横指),距离胫骨(小腿骨)往外横指(中指)处。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置于穴位处按揉,力度要适中。每个穴位按揉50~次,每日次。
咽痛,咽干,或伴咳嗽,少许*痰者,
推荐中药漱口:用岗梅根20克、薄荷0克、桔梗0克、甘草0克,煮水后用药液漱口,每天剂。春节期间,亲友团聚,切莫一高兴就吃多了、喝高了,一定要管住嘴。来源:广州日报、苏州日报
突发!一家七口不幸遇难!痛惜!又一巨星陨落!传来大消息!清零!彻底疯了!还在涨……海峡导报
本篇由陪你健康不迷路的京东健康特别提供。
“每逢佳节胖三斤,今年春节假期结束后,我的体重不仅爆表,头发也开始整把的掉,脸上还爆痘”。Dr.京的一位同事最近向我诉苦。
她从年后返岗后,总是会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食欲也有所下降。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她是节后综合征。她一脸疑惑,节后综合征是病吗?
大家常说的节后综合征,到底是啥?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在经历了“睡觉自然醒—出门看电影—吃饭干到顶—聚会不能停”的放假节奏之后,当朋友圈再次出现“您的假期余额已不足,请及时充值”时,你就开始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复工的头几天,你无精打采、工作效率低下,连吃饭都没胃口,甚至出现脱发爆痘,只盼着周末的到来。其实,每逢长假过后,不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能恢复到日常状态,而这类现象被称为“节后综合征”。
节后综合征往往出现在5-7天的假期之后,其原因在于较长的假期打破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定式,尤其是年轻人在假期中会通过熬夜、暴饮暴食,甚至大量饮酒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假期后回到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往往会出现身体和心理的不适应,造成了失眠、胃肠道不适、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烦躁等表现。不仅如此,中老年人也不能幸免,在子女离家前后,父母会出现失眠、头痛、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等生理或心理不适,也属于节后综合征的范畴。
但是也不要过度的担心。首先“节后综合征”并不是疾病,因为我们长期处于休闲、放松的环境,一旦重新回到工作和学习岗位上,身体就会出现的不适应。一般情况下,只要我们在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等方面稍加注意和调整,就能有明显的改观。
节后综合征是让人变丑的罪魁祸首
1节后综合征,第一个表现就是“困”。白天无精打采,晚上还睡不踏实,如此往复、恶性循环。情绪上就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甚至抑郁。
2第二个明显的变化是“胖”。每逢佳节胖三斤,春节期间的胡吃海塞,通宵熬夜,再加上缺乏运动,胖三斤已经是保守估计了。
3第三个变化就是“没胃口”。吃啥都没味,这跟春节期间的饮食分不开,大鱼大肉吃多了,经常性的暴饮暴食,肚子胀满不适,胃部隐隐作痛。消化系统的压力暴增,结果就是看啥都提不起胃口。
4第四就是“焦躁不安”。身体在工作而精神在游走,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来,心中在默默的计算着距离下个长假还有几天?
如此状态持续几天,你就会发现痘痘起来了,掉的头发变多了,身体昏昏沉沉、吃啥也提不起兴趣,甚至的有些女性月经也不正常了。
缓解节后综合征,你需要这样做
1
心态与作息,谁都不能“飞”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人选择了就地过年,没了亲戚来往和同学聚会,就地过年的假期是用刷不完的剧、熬不够的的夜、睡不醒的觉度过的,也把规律的作息完全打乱了(生物钟的紊乱),这就是导致节后综合征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这里建议大家:首先,给自己安排强度适中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回到熟悉的工作节奏;其次,主要通过自我调整的方式来恢复作息,例如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坚持午睡、早睡早起等,可采用泡脚、洗热水澡、听舒缓音乐等方式帮助睡前放松身体,避免睡前饮用茶饮或咖啡加重失眠。
2
控制饮食,不仅仅为了减肥
过年期间丰盛的饮食和数不清的零食,不仅会让体重“勇攀高峰”,过多摄入高蛋白、高脂肪及辛辣食物以及不规律作息,也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节后出现食欲不振、厌食。为了减轻胃肠负担,春节期间应避免暴饮暴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假期过后适宜清淡饮食,可以采用“轻断食”的方式,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改善。
3
运动使你快乐
有氧运动可以帮助人快速进入睡眠状态,提高睡眠质量。对于有锻炼习惯的人,假期后逐渐恢复日常运动,可以更快的缓解节后综合征;日常缺乏锻炼的人,可选择走路、慢跑、伸展等低强度运动,适度的运动不仅能调解睡眠,还可以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精神状态,提升工作效率。
4
药?还是不药?
每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千差万别,在难以自我调节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服用药物帮助改善症状。
消食类药物可用于改善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
改善睡眠的药物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忌服药后饮酒
若出现持续性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或心理失衡状态持续1-2周仍无法改善,最好尽早就医,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尤其是烦躁焦虑、情绪低落等心理失衡,切不可讳疾忌医。
最后,如何才能避免
下次长假的节后综合征?
心态
首先就是心态上的调节:不要觉得放假和上班、工作就割裂的。其实假期只是工作和学习的延伸。有了更好的休息才能更好的工作和学习。但放假也不意味着就可以彻底的放松,松弛有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业和休息才是正常的生活状态。
生活习惯
其次是生活习惯上的。尽量不要破坏自己的生物钟,平时几点睡,尽量放假的时候也几点睡,尽量不熬夜或者少熬夜,尤其是不要通宵。
饮食
饮食上也要多注意。荤素搭配,少油少盐。每餐7成饱就行,晚上少吃点宵夜,过量饮酒更是不可取。尤其是容易胃胀胃痛的朋友就要尤其的注意。
运动运动锻炼少不了。放假了也不要天天窝在家里,出去散散步、打打球、多做一些有氧的运动,多去室外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对避免节后综合征都是有益的。
希望以上对大家有帮助。若想了解更多节后综合征的症状和缓解方法,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
审稿专家:京东健康签约医生范志荣
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