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内经》中有“阳在春夏养”和“长夏胜于冬”之说。据说阳气是夏天养的,冬天不容易被风寒邪侵袭。
每逢炎炎夏日,总有人提起“夏治冬病”这个词。
“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传统特色疗法,目前已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养生方式。然而,对于夏季冬季疾病的治疗,仍有不少人对夏季冬季疾病的治疗有疑问
什么是“冬病”,为什么是“夏治”?
所有疾病都适合冬夏治疗吗?
夏季治疗冬季疾病有哪些方法?
今天,我们将与大家探讨这个话题。
什么是冬季病?“冬病”是一种易发病的慢性病,常在冬季发病或加重。而“冬病”易发人群大多是虚寒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主要症状有:手脚冰冷、怕冷、喜暖、怕风怕冷、疲倦易困等。
什么是“夏治冬病”?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的阳气是一致的。它生于春天,盛夏,终于秋天,藏于冬天。
冬病夏治是指:在夏季治疗冬季易患疾病的时候。夏天,人体的阳气最旺盛,尤其是在三伏天。这个时候,外面的世界是炎热的,里面充满了心火。积聚在体内的寒邪最有可能被驱除。充分利用内外环境的变化来治疗一些感冒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热治寒,刺激阳气,散寒于身,调节阴阳,从而减少冬季发病的频率或彻底治愈疾病。但是,如果我们不抓住这个好机会,当秋风来了,寒气又来了,我们的身体就会陷入“旧寒加新寒”的两难境地。
这四种病最适合“夏疗”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夏季治疗冬季疾病的目的是温补人体阳气,更适合阴寒邪侵身而致病的人群。但阳气充足、阴气不足的人,夏季不宜治疗冬季疾病。如果盲目补充阳气,会损害阴气,导致阴阳失衡,加重病情。
在临床上,冬季疾病的治疗在夏季最常用于“呼吸道疾病”——如慢性咳嗽、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疾病。肺支配皮肤和头发,肺很脆弱。它不耐冷热,容易被邪恶侵袭,尤其是儿童和老人。这种病因寒冷而加重,多发于冬春两季气温较低时。
现在是夏天,是呼吸道疾病的缓解期,也是休养的好时机,如果抓住这个机会,可以预防感冒期间呼吸道疾病的复发,长期无药可治。
我们可以用穴位按摩来预防和缓解呼吸系统疾病。
[天突穴]:按摩此穴,清气入肺,排浊。具有加宽胸、理气、化痰、润喉的作用。用力按压呼气,对止咳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痰中穴]:本穴适用于所有气滞的病变,具有活血通络、止咳平喘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咳嗽、哮喘、气短、咳嗽、血脓肿、肺痈等呼吸系统疾病。
[肺俞穴]:肺俞穴是肺的重要保健穴,广泛调节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理气、平喘、散肺的作用,可广泛防治肺功能不全引起的各种疾病。
除呼吸系统疾病外,其他风、寒、湿引起的疾病也适合冬夏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腹泻、慢性肠炎、胃肠功能障碍等脾胃虚寒疾病。很多人都说自己肠胃不太好,大多属于虚寒型胃肠道问题,日常表现是消化不良,容易胃酸、胃胀,喝冷饮或吃冷食容易引起胃痛、腹泻等。对于这类人来说,无论是生姜还是干姜,都有很好的散寒保暖的效果。夏天,生姜能温胃健脾,散寒化痰,缓解虚寒引起的肠胃不适。脾胃虚寒的疾病,平日也可采用针刺、穴位贴敷等方法进行治疗,以刺激正气,缓解疼痛,减少来年冬季的发作。
“各种疼痛”——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腿寒痛、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等虚寒性疾病。中医认为,寒治痛,风寒湿邪会加重骨痛。夏天,人体毛孔疏松,血液循环顺畅。此时,运用药物或方法驱寒,能有效消除风寒湿邪在体内,减轻关节骨痛。建议此类疼痛患者可在夏季用热水熏蒸或对疼痛部位进行热敷,以加速疼痛部位的血液循环,防止冬季复发。熏蒸或热敷时,可用生姜、肉桂、艾草等提高疗效。这种方法也适用于预防冻伤。
“妇科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寒等。女人的身体属于阴,它属于多阴多血的身体。现代生活中除了吃生冷的水果、冷饮、冰激凌、夏天穿暴露的衣服等诸多因素外,女性的血液容易因寒冷而凝结,因血瘀而停滞,损害阳气气血,并出现各种症状。许多妇科疾病属于“虚”、“寒”的长期症状。适用于夏季治疗冬季疾病,祛除体内阴寒,疏通经络,温寒利湿,活血化瘀,从而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改善虚寒,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症等。
冬春过后,体内会积聚更多的病气。炎炎夏日,人体敞开,体内阳气空虚。这时是温补阳气最佳时刻,正好符合了《*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宗旨。
最后提醒大家,夏日昼长夜短,可以晚睡但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保证阳气充足。夏日午后不妨小恬片刻哦!
END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