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胀气别忽视
当心拖成老胃病
一般情况下,偶然出现的胀气可以自行缓解,但如果长期有嗳气、腹胀、胃胀等情况,要小心是胃肠道疾病的信号。
1普通胀气:胃动力不足我们呼吸、饮食时总会有气体进入胃部,食物消化也会产生气体,而胃的蠕动功能可以把它们排至肠道。如果没有胃病的人常常出现胃胀、气滞现象,直接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胃动力不足、消化功能不佳。
2胀气反胃:胆汁反流性胃炎胃与肠道连接处的幽门括约肌失调时,会导致胆汁、胰液等消化液反流入胃部,容易损伤胃粘膜引起慢性炎症。这种炎症又会导致长期腹胀、嗳气、反胃、呕吐和胃部有灼烧痛感等不良反应。
3规律性胀气:十二指肠溃疡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饮食不规律、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引发十二指肠溃疡,它是我国居民十分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患者容易在餐后1~3小时内出现胀气、嗳气、上腹部胀痛、钝痛或隐痛,服用一些食物或抑酸剂后可以缓解。
4嗳气反酸:贲门松弛贲门连接着食管和胃部,如果贲门括约肌松弛,那么胃内的食物、气体和胃酸等容易反流入食管,甚至是口腔,产生酸苦味道。贲门松弛很可能引起胃食管反流,严重时不但影响饮食和睡眠,还会加重食管粘膜细胞异常增生的风险,比如巴特食管或肿瘤。
2让胃“消消气”
这几件事别再做了
1吃热饭喝冷饮当食物进入胃部会刺激胃肠蠕动,分泌胃酸、胆汁等消化液,使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统中,引起体温上升。
但天气热时不少人贪凉,在吃饭时喜欢配着冷饮,会让胃部骤冷骤热,刺激肌肉组织神经收缩,像是在热水中放入冰块一样,立刻就产生大量气体,引发胃胀、胃痛。
口渴时最好选择25℃~40℃的温开水。餐后至少等30分钟再吃冷饮。
2饮食过饱、边吃边喝一般情况下,吃饭时喝水不会有问题,但由于流质食物在胃里排空较快,而大脑反应较慢,所以饮水过量时就会产生强烈饱腹感。特别是本身就有胃病、消化不良的人,或者常喝碳酸饮料、酒水等,都容易引起腹胀、呃逆、反酸、胃绞痛。
坚持每餐七、八分饱,饭时少喝水,或饭后30分钟时再喝水。
3吃得太快,不嚼就咽进食太急太快,会吞咽大量空气,又由于咀嚼不充分,咽下去的食块较大,十分容易卡住食道。狼吞虎咽还会加重胃部消化负担,引起胀痛、恶心、反胃。
每餐用时在30分钟左右为宜,食物至少咀嚼10次以上,老年人和消化不良患者更要充分咀嚼。
4产气食物吃太多豆类、麦麸、苹果、桃子、洋葱、甘蓝菜、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地瓜、马铃薯等的薯类食物,在消化时都会产生大量气体,最好不要一次性食用过多。另外,乳糖不耐受患者在食用乳制品之后也可能出现胀气。
容易胀气、积食的人,可以在餐前半小时内适量服用健胃消食药物,或者在餐后半小时内食用一些熟山楂、白萝卜汤等,都可以助消化。还可以围绕肚脐按顺时针轻轻揉腹,有利于促进肠胃蠕动、加快排气。
注: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长按指纹识别